西安律师事务所-《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
作者:西安律师
|
发布时间: 1348天前
|
4203 次浏览
|
分享到:
西安律师事务所-《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去年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显示,在2万多名受访者中,94.07%的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技术,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的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
这段时间,人脸识别成为热门词汇,社会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担心不断增加,强化人脸信息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
党中央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人民群众现实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和期待,严格依照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吸收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有关经验成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本司法解释,对人脸信息提供司法保护。
为及时对滥用人脸识别问题作出司法统一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起草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展涉人脸识别司法解释的调研起草工作。
今年3月中旬,起草小组向全国各高级法院下发通知征集意见、建议,并与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在认真梳理各高院意见、专家学者意见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司法解释整体框架,拟定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清单。
3月底到4月初,起草小组先后在江苏高院、北京互联网法院进行调研座谈,听取全国部分高院和北京市三级法院部分审判业务专家意见,形成司法解释初稿。
4月8日,在最高法院机关召开专项工作小组会,起草小组各成员单位对司法解释初稿逐条进行研究论证。
4月中下旬,起草小组又分别在上海、四川召开全国部分法院座谈会,听取审判一线法官的意见建议,并委托地方法院就小区物业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
为确保司法解释质量,起草小组又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央网信办、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审判业务专家参加论证。
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始终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央网信办等单位保持常态化沟通,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广泛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最高检察院、司法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中央有关单位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认真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送审稿,提请审委会审议。
此后,起草小组又根据审委会决议对司法解释部分条文表述进行修改完善,并征求中央宣传部意见,再次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意见。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回函均表示无不同意见。可以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全程指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规定》认真参考、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智慧的结晶。